大阪萬博|互動設計的溫度
2025-09-10

總監在大阪萬博,讀空間的語言 EP02
今年的大阪萬博,有個很明顯的現象:
幾乎每個館,都有互動裝置
有的簡單,有的精緻,甚至比展品本身更吸睛
這代表什麼?
科技的進步
正在讓「互動」成為空間設計的標配
我觀察到另一個關鍵:
在這個資訊爆炸、AI 隨手可得的時代
文字、圖片、影片都能在網路上看得到
反而是「現場互動」這件事,變得無法被取代
那些最熱門的展館,幾乎都有同樣的特徵~
你必須動手、感應、甚至用身體去體驗
那種即時回饋與五感共鳴
才是真正吸引人的部分
手持式互動裝置
像是住友館、電力館、荷蘭館
觀眾必須「拿著」才能啟動體驗
手上的裝置就像一把鑰匙
帶你一路探索不同的內容
在居家空間
互動帶來的是便利與情感
燈光隨情境轉換
回家自動響起的音樂
甚至家具能依姿勢提醒你伸展
家,不只是被動的容器
而是會「回應」我們的生活
在商業空間
互動更是創造話題的武器
地板踩下去會綻放的花
靠近櫥窗就亮起的商品故事
或是一場邊玩邊集點的遊戲化體驗
這些不只延長停留時間
更讓顧客願意拍照分享
直接轉化成品牌的流量
走完萬博,我更確定:
空間的未來,不只是能被看見
而是能被「參與」與「感受」
這裡保留與設計有關的深度沉思。
那些更生活化的片段,會在總監的個人社群出現。
IG:@lilin.lan
FB:藍立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