義大利|奧爾維耶托大教堂的黃金立面
2025-07-01

總監在義大利,讀空間的語言 EP03
- 哥德式:尖塔、玫瑰窗、繁複的浮雕
- 羅馬式:厚重結構與黑白相間石牆
- 拜占庭式:金光閃閃的馬賽克
- 文藝復興:內部小堂壁畫的人性化描繪
300 年的建築心血
1290 年奠基,歷經三個世紀,融合了多種風格:
外觀細節:石頭的語言
- 大門浮雕:一部「石頭聖經」,從創世紀到最後審判,讓即便不識字的人,也能透過石頭「讀懂」信仰。
- 旋轉柱飾:每根都刻出不同花紋,嵌入馬賽克,像一座座小花園。
- 斜退堆疊柱列:入口層層外推,讓開口更大、氣勢更強。
石材色彩的隱喻:
- 黑色 → 當地火山凝灰岩,象徵塵世與考驗
- 白色 → 托斯卡尼卡拉拉大理石,象徵純潔與神聖
- 粉色 → 在地 Rosato 石材,象徵聖母的慈愛
正立面在白與粉的交織裡,呈現聖潔與溫柔;
側牆則以黑與白的對比,提醒著塵世與神聖的拉扯。
義大利哥德的舞台感
在這裡,立面就像一幅「石頭舞台幕布」:
正面薄而高,金光閃耀、細節滿滿;
側牆卻低而素,黑白條紋像是背景鋪陳。
這種舞台感,讓人一靠近就被正立面的氣勢擊中。
但有趣的是,這並不是義大利教堂的普遍樣貌。
一路走下來,我只在奧爾維耶托和西恩納遇見過,
其他城市的教堂,不是更接近羅馬式,就是已經奔向文藝復興。
也因此,這份舞台感顯得格外特別、難得一見,成了我旅程裡最難忘的一幕。
這裡保留與設計有關的深度沉思。
那些更生活化的片段,會在總監的個人社群出現。
IG:@lilin.lan
FB:藍立琳
